微信即时交流
道林金华“崔许黄陶先哲祠”考证
原创:陶子林
原载:宁乡乡土记忆
发表时间: 2021-06-06
小时候,笔者经常听父亲讲一些家族历史,提到过在道林有崔、许、黄、陶四姓祠堂,当时只是听一听而已。在六修陶氏家谱过程中,笔者多次在大屯营乡新明村拜访陶先理长辈,并询问过此事。他说知道具体地方,后由于家事族事繁忙,也就只能记在心里。
2016年5月28日,子林邀陶先理长辈对崔许黄陶祠进行了实地考证。由于老人家八十岁了,记忆力差,只知道在栲木岭不远,结果在湘潭属地转了一大圈,后在栲木岭西,湘潭与宁乡交界处,终于找到祠堂旧址。
崔许黄陶四先哲祠旧址。2016年5月28日,陶子林摄
据当地村民讲解,此地为金华村金华山,很久以前这里为一寺庙,前后二栋,东西二厢,十二间正屋。在清代,不知什么原因,当地崔许黄陶吴五姓族人,强占了寺庙。并先采取了强势措施,首先叫女人们带上猪骨头放人寺院内,同时叫女人们与和尚套近乎, 然后男人们一蜂而上,冲入寺庙。污和尚吃荤,调戏妇女,并暴打了和尚,后把所有和尚赶走。最后五姓商量合立祠堂,在办合祠过程中,又岀现了一小插曲。吴姓要求把吴字排在先,因为吴与无同音,“吴崔许黄陶”不吉利,“崔许黄陶吴”也不吉利,崔许黄陶四姓决定把吴姓排除,后来吴姓与四姓又打起了官司,当然吴姓势单力薄也就败下阵来。纠纷平定后,寺院内神像保留,由四姓专管,大厅前祁阳石碑刻“崔许黄陶先哲祠”。四姓祠堂,每年三月三日,开展祭祀活动。场面大,轿子有几十台,开席几十桌,鞭炮喧天,同时要求女人不入内,四周也不能见女人。先理长辈回忆,他小时候来过这里,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,陶氏族人陶四夫子是主持人,他父亲是陶四夫子轿夫,那时陶四夫子是当地富豪,有二千多亩田。四姓祠堂开祭,开支费用他全包,其他三姓也只能沉默听由他安排。在笔者寻访拍照过程中,一龙姓老人热情接待我们。他讲述,解放前我家是祠堂佃户,祠堂有八亩田,土改时祠堂房屋和田都分给我父亲龙福池,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拆了后栋,2008年拆了前栋,现见楼房是在祠堂原址上所建。
笔者在房屋四周寻觅拍照,发现了四个石柱墩,一块石碑,由于石碑作搓衣板用多年,几乎无字可识,遗憾!今特用GPS定位“崔许黄陶先哲祠”地理座标:东经112度44分22秒、北纬27度57分48秒。
崔许黄陶四先哲祠旧址残存的石墩、石碑。2016年5月28日,陶子林摄
宁乡双观黄氏五修族谱载“四先哲祠”:祀汉崔子玉瑗、许叔重慎、黄叔度宪、晋陶元亮潜(陶渊明),四先哲。原名普济寺,供佛。清康熙二十年修寺碑记略云,原四姓先祖,崔廷仕、许少连、许思乔、黄少连、黄少湖、陶汝耀,于万历二十五年重修。又今四姓合志,捐银九十二两,修整庙宇,开挖田亩、水塘、水井、擢壕为额,余银三十两,积资接买挨寺程子尚田伍拾亩,招僧住持,永供香火,光绪末,僧逐,四姓轮管,不招僧。民国辛酉(1921)改作四先哲祠,另构窒后园,供佛像。
查资料得知:
崔廷仕,字优夫,父崔元森,明嘉靖二十年左右出生。为宁乡大界崔氏十五世。子朝安、朝宇,皆为秀才,地方强势之人。
许少连、许思乔为长冲许氏。许师桥(思乔),宁乡长冲许氏(瑛公房)十世祖,为当地贤豪。明万历三年生,清顺治五年殁。子许康惠,曾孙女许梦兰适双江陶氏庠生陶士佺(陶汝鼐曾孙)。
黄少湖,双观黄氏五世祖,派名显达,明县贡生,嘉靖三十五年生,万历四十六年殁,子:釆、莱、呜、扬、凤、杰、然。黄少连,双观黄氏五世祖,派名显益,明副贡。三次呈堂中副榜,愤不甘受,终老林泉。嘉靖三十一年生,崇祯六年殁。子:栋、桥、梓、桂。
陶汝耀为双江陶氏十世祖,陶志仁曾孙,陶鸾之孙,陶显榜次子。宁乡历史文化名人陶汝鼐与陶汝耀、陶汝明共曾祖父。陶鸾与陶辅兄弟迁居今大屯营新明村陶家湾,业地包括今道林金华莘田湾桃花圫。陶鹏(陶鸾四弟)迁宁乡县城南。陶汝耀无子女,今亲近者为陶辅和陶鹏之后。子林作为辅公之后,对先祖陶汝耀敬意油生!对他的义举永远尊敬!明万历二十五年重修先哲祠时,子林直系十世祖汝明公已逝世,故无参加重修的记载。
另“崔、许、黄、陶”四姓排序,应是按迁宁邑四都时间先后排位,崔姓南宋迁宁乡大界,许姓元元贞间迁株洲白石港,至元元年(1335)再迁宁乡大界长冲,黄姓明初迁宁乡道林,陶姓明初迁宁乡靳水双江口,明嘉靖年间,爵房再迁四都九区龙清塘。
2016年5月28日子林与陶先理长辈在四先哲祠旧址留影
民国三十年《宁乡县志》道林金华“崔许黄陶先哲祠”的记载:金华山普济寺,唐建,在县南九十里。【嘉志】附见地理志。金华山,【同治志】唐贞观时,某寺遗址。明代,崔、许、黄、陶四氏重建,崔廷仕饰佛造钟。康熙初,四氏裔捐修,以馀银置田五十亩,又垦荒七亩。乾隆中,徽商孙时泰等因所捐栲木岭田毗连构讼,经宁潭两知县合勘会详。咸丰中,徽商张逢吉等诈称施主,四氏之裔禀各上宪,宪饬知县孙薰断四氏所捐五十七亩与徽商所捐五十七亩互立合约,钳印详结。同治五年,住持僧修整下栋,建立山门,加田规,弥绛之。【访册】今废,为四先哲祠。按四先哲祠见礼教录。
民国三十年《宁乡县志》载道林金华山普济寺“崔许黄陶先哲祠”
多姓合建祠堂,这是不多见的特殊现象,有一定历史价值。这也反映了一些历史问题,首先,四姓先祖都是从江西迁宁,同居一地,祖源地相同,有共同的生产生活习惯,语言风俗相通,存在亲情乡情。另一方面,也反映初来异地的族人,势单力薄,生存艰难,只有团结互助,才能克服各种困难,更好的生存下去,才能使族群发展壮大。传说与正史有别,也很正常,正史多抑恶扬善,史料真实,传说一般走样,但大概情节留存,保留趣味性和真实性,对正史是很好的补充佐证参考。
附记:
陶四夫子即双江陶氏袭公房陶崇孝(1854-1938),又名陶雨畊,清代跟随湘军周达武征战,官为甘肃新疆补直隶州知州,赏戴花翎加四品衔,随带加三级,寻常加一级,署理洛浦县知县,授通奉大夫。